|     一、物联网实验平台          1.     平台采用可重构、模块化结构设计,在多种环境下快速、灵活搭建物联网云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          2.     平台须同时支持 C/S、B/S访问,支持云教学资源一键加载及更新,支持云教学资源的更新自动推送功能。          3.     平台升级自动提示并支持一键式更新。          4.     每个云教学资源须包含原理介绍、连接说明、仿真场景等教学板块。          5.     平台支持基于物联网技术真实行业应用场景教学,须包含不少于五种不同行业模拟场景。          6.     模拟真实行业应用,支持多种类物联网关键技术组合实验,须具备不少于 6个通用实验设备槽,并支持不少于6个不同设备同时联动实验。          7.     为利于实验的操作性与后期相关技术升级,平台与设备采用非固定式磁性吸合连接方式,不接受螺丝或针脚固定方式。          8.     平台上具有设备防呆设计,支持正反两面放置,确保设备错误放置时无法使用且不会造成设备永久性破坏。          9.     每个实验槽支持多路 DC电源与多路UART通信通道。          10.     平台须经过可靠性验证,平台实验设备槽与教学设备之间采用弹性探针电镀触点方式供电及提供信号传输。          11.     弹性针座表面采用电镀工艺,具有定制化保护措施,探针伸缩部分采用护套保护,避免外力及应力破坏。          12.     平台配置可拆卸执行器件挂架,挂架采用金属喷塑工艺,并配置网孔结构,便于设备吸附或固定在网孔结构中。          13.     非使用时,执行器挂架拆卸后能覆盖在平台表面合成一体,作为平台的一部分保护平台。          14.     平台须能够提供至少 3种不同安全电压等级的独立电源输出接口。          15.     平台须具备短路保护功能,如错误短接任意一路,平台自动断电,恢复后重启正常使用。            16.     平台须支持自主电路搭建,内嵌集成电路实验板。          17.     平台须支持 通讯与自动两种通信模式,并支持面板一键切换。          18.     自动模式下,平台及配套软件能自动识别放置的设备,对每次实验所需设备安装正确性进行智能实时监测。          19.     提供创新教学模式扩展,支持对自主创新实验与现有实验进行包括原理介绍、连接说明、关键代码分析、场景模拟实验等内容的制作、编辑、生成。          20.     提供实验包生成工具,根据需求自主编辑实验内容,通过生成工具生成可下载的实验包,实验包可以导入平台使用,并可通过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21.     所有实验须支持项目引导式教学形式。          22.     需同时配备 PC端及Android端实验软件。          2   3   .     实验平台至少包含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准备、演示场景展示等内容。          2   4   .     电子教学资源须含多种教学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二、传感器实验系统          1.     本系统中应至少包含温度 /光照传感子系统、红外传感子系统、声音感知子系统、霍尔传感子系统、称重传感子系统、湿度感知子系统、压电传感子系统、气体传感子系统、DIY测试子系统、DIY板子系统、位移传感子系统、热电偶传感子系统、超声波传感子系统、微机电传感子系统。          2.     各子系统须采用分离耦合的模块化设计技术,为独立的子系统,既可通过磁性吸合方式与云物联创新教学支撑平台进行关联实验,亦可独立于平台进行实验。          3.     设备的 PCB面板上均使用物理电学标准化符号绘制出表示各元器件组成及相互关系的拓扑结构图。          4.     设备背面配置智能检测部分,能通过软件自动判断在实验中是否选用了正确的子系统。          5.     子系统上配置指示灯,能通过软件触发使指示灯闪烁提示实验过程中重要步骤所触发的相应电器元件位置。          6.     支持至少六种智能家居场景模拟实验,自动监测居室内的温度、湿度、声音、门窗的开关状态以及厨房里的空气质量、煤气灶的状况,实时显示检测结果,并可根据结果实现对风扇、加热器、照明灯、煤气灶阀门的自动控制;支持至少三种智慧停车场场景模拟实验,能自动监测并实时显示停车场出口和入口的车辆进出状态、车位的车辆占用情况、倒车雷达的测距结果;支持至少两种道路行车场景模拟实验,能自动监测并实时显示行车速度和车辆重量;支持至少一种生产线场景模拟实验,能自动监测并实时显示流水线上的金属工件的距离。          7.     温度 /光照传感子系统须支持模拟量AD输出功能。支持NTC温度特性曲线、光照度-电阻特性曲线动态实时显示,支持温度光照强度控制电位器调节功能。可进行温度传感器验证试验,当室内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候,风扇自动启动,当室内温度低于预设值时,照明自动打开。可进行基于光敏电阻的光照传感器的验证和场景模拟试验,当环境光照度大于预设值的时候,关闭灯光照明,反之则开启灯光照明。同时,能以动态曲线实时展示光照度测量数据的变化。          8.     红外传感子系统可进行红外反射和对射传感实验。支持智能停车场管理实验,可以模拟车辆进出识别管理、车位自动检测管理;          9.     霍尔传感子系统支持线性霍尔磁感强度检测实验,检测结果以图像方式动态显示。同时支持霍尔开关传感实验,并以动画形式展示其实际应用场景。线性霍尔传感器和开关霍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均可检测。          10.     湿度传感子系统可进行电容式相对湿度传感器实验,支持模拟频率输出信号测量。          11.     声音传感子系统可进行驻极体电容式声音传感器实验,对比环境声音和可调节的阈值,当环境声音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自动点亮指示灯,并输出比较结果。支持驻极体话筒信号检测,灵敏度信号检测,音频放大信号检测,比较信号检测,比较输出信号检测。          12.     压电传感子系统可进行压电振动传感实验,支持压电传感器信号检测、压电电荷放大信号检测、压电信号滤波放大后的输出信号检测、比较输出信号检测,具备震动灵敏度调节功能。          13.     气体传感子系统可进行基于半导体气敏元件的气体传感实验,支持参考电源检测、灵敏度阈值检测,支持 1路数字量输出,支持1路模拟量AD输出功能,支持烟雾、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扩展实验。          14.     超声波传感子系统支持超声波发生器驱动电路的发送信号检测,超声波发生器的驱动信号检测,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信号检测,超声波接收信号的各级放大输出信号检测,超声波滤波信号检测,滤波后的超声波信号检测。能以动画场景模拟的形式,演示超声波测距的应用场景,并实时显示测量数据。具备测量触发控制功能,触发测量后,能以脉冲形式输出测距结果。具备串口指令触发测量的功能。          15.     热电偶传感子系统采用 K型热电偶,能输出与温度对应的、可测量的电压,也能输出数字量的测量结果。系统具备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测量功能,零上零下温度档位手动切换功能,测温电路手动调零功能,调零和工作模式手动切换功能,热电偶断线自动检测功能。支持带补偿的测量放大信号检测,信号放大输出检测,信号转换电路输出检测,断线信号检测,测量档位信号检测,正负驱动电压检测。          16.     位移传感子系统采用电感式传感器,当被测位移信号小于设定的基准值时,自动点亮接近指示灯。支持振荡器信号检测,滤波电路的信号检测,检波电路的信号检测,升压电路检测。能输出接近开关信号、位移信号、距离判定信号,能手动调节感应距离基准值。          17.     微机电传感子系统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显示三个轴向的测量结果,并以动画旋转的形式实时展示三轴合成的测量结果。支持三个轴向的模拟量输出测量,支持自测信号的控制输入。          18.     称重传感子系统采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可选择最高 10位或者24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具备模拟量和数字量两种输出。支持直流电桥电路调零,电桥输出电压测量,放大信号测量。可通过RS-485通讯获取A/D采样值,并可根据场景需要自动选择8位或者10位两种精度。还支持通过串口AT指令进行调零、称重、电压值测量等操作。          19.     可进行智能设备制作,包含原理图绘制、 PCB布线、器件焊接、设备调试的等内容的综合训练。          20.     须配套实验所用耗材包及相关实验教程书。          21.     该课程提供至少 12个教学PPT课件及配套教学资源。          22.     需配套实训指导书,实训指导书至少要包含   走进传感器开发实验   、   热敏电阻应用 -温度传感   实验、   压电传感器的应用 -压电传感实验   、   压电传感器的应用 -压电传感实验   、   湿度传感器的应用 -湿度传感实验   、   光电传感器应用 -红外传感实验   、   磁传感器的应用 -霍尔传感实验   、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用 -称重实验   、   气敏传感器应用 -空气质量传感实验   、   声音传感器应用 -声音传感实验   模块,每个实验模块至少要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介绍。          三、无线通讯系统          1.     本系统中应至少包含 ZigBee子系统、Bluetooth子系统、WIFI子系统、GPRS子系统、DIY测试子系统及传感器配件包(至少包含人体传感器、心率传感器、温湿度光敏传感器)。          2.     各子系统须采用分离耦合的模块化设计技术,为独立的子系统,既可通过磁性吸合方式与云物联创新教学支撑平台进行关联实验,亦可独立于平台进行实验。          3.     支持 ZigBee协议,适用于2.4GHz、IEEE 802.15.4、ZigBee和 RF4CE 应用;包括RF 收发器,工业标准MCU;支持ZigBee2007/ ZigBee2007 PRO协议;可应用在2.4-GHz IEEE 802.15.4系统、RF4CE控制系统、ZigBee系统;支持传感器系列设备扩展传感网实验功能;支持多种无线网络组网模式:点对点通讯、星状通讯、树状通讯、广播通讯。          4.     以 Basic RF无线点对点传输协议为基础,采用两块ZigBee子系统作为无线发射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触发发射设备上控制键,可以控制接收设备上的LED灯的亮和灭,实现无线开关LED灯的功能;          5.     支持 Bluetooth4.0协议,可以外接传感器开发套件;支持250 kbps、500 kbps、1 Mbps、2 Mbps的数据速率,射频可编程功率输出可达0 dBm,接收灵敏度可达-94 dBm(在1 Mbps时);支持TI针对单模蓝牙低功耗协议栈BLE-Stack。至少支持三个基于BLE的无线通信实验:(1)无线点灯实验,采用两个蓝牙通讯模块,一个模块作为从机,通过继电器控制指示灯执行器,另一个作为主机,连接PC机串口,在作为主机的PC机上,使用BTool工具控制主机和从机建立连接,并控制指示灯亮和灭;(2)串口透传实验,采用两个蓝牙模块,分别与PC机串口相连,一个模块作为从机,另一个模块作为主机,使主从机建立连接,并能进行无线串口数据透传;(3)智能手机与蓝牙模块的通信实验,采用安卓智能手机作为主机,蓝牙模块作为从机,使主从机建立连接并进行无线数据传输,能在手机上观察到蓝牙模块发来的信息,同时在蓝牙模块对应的串口调试软件观察到手机发来的信息,实现智能手机与蓝牙模块的透传。          6.     支持 WIFI协议,符合IEEE 802.11b/g/n标准,支持两种工作模式:集中控制式(Infrastructure)和对等式(Ad-Hoc),支持64/128/256位WEP数据加密,支持WPA/WPA-PSK、WPA2/WPA2-PSK安全机制。          7.     支持 GPRS多时隙 class12,频段支持:GSM900/DCS1800,兼容标准:ETSI GSM Phase 2+、Class4、Class1,支持标准AT指令集,连接串口、USB、GPIO口,支持通过串口调试软件实现拨打与接听电话、短信的读取与发送、GPRS通信等实验。          8.     配置信号测试子系统,支持不少于 4路数字量和不少于4路模拟量输入检测;支持不少于4路数字量输出和不少于1路TTL电平的串口信号。          9.     设备背面配置智能检测芯片,能自动判断在实验中是否选用了正确的设备。          10.     须配套实验所用耗材包及相关实验教程书。          11.     该课程提供至少 10个教学PPT课件及配套教学资源。          1   2.     需配套实训指导书,实训指导书至少包含   搭建 ZigBee 开发环境   、   无线开关 LED 灯   、   无线串口通信   、   光照传感器模块   、   气体传感器模块   、   模拟量传感器采集   、   声音传感器采集系统   、   开关量传感器采集系统   、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   基于 BasicRF 的无线传感网络应用   、   基于 Z-Stack 的点对点通信   、   基于 Z-Stack 的串口通信   、   基于 Z-Stack 的串口透传   、   基于 Z-Stack 的模拟量传感器采集系统   、   基于 Z-Stack 的开关量传感器采集系统   等教学任务。          四、系统执行器          1.     采用分离耦合的模块化设计技术,为独立的子系统,既可通过磁性吸合方式与云物联创新教学支撑平台进行关联实验,亦可独立于平台进行实验。          2.     设备的 PCB面板上均使用物理电学标准化符号绘制出表示各元器件组成及器件关系的原理布局图。          3.     独立电回路控制设备,提供至少两路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量支持 3V~6V,驱动回路可同时支持直流及交流两种模式,提供7A-240VAC、10A-24VDC、10A-110VAC等主流供电规格。          4.     独立指示灯设备,提供 12V LED照明。          5.     独立工业散热设备,风流量不低于 45CFM,运行噪音不高于20db,支持大4PIN、3PIN接口。          6.     配备独立二相四线直流减速马达,可视化齿轮组,步距角约 18°,每分钟转速约为60转。          7.     配备独立二相四线时序控制电流步进电机。         |